為什么為什么他活活累死也感動不了中國
發(fā)布: 2025-6-30 18:28 | 作者: 千秋家園 | 來源: 洋溪資訊 槎溪信息
為什么為什么他活活累死也感動不了中國
感動中國——給白禮芳老人投票姓名:白芳禮
200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日前揭曉。此次獲獎人物的事跡,帶給人們感人至深的心靈沖擊,展示了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。獲得本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獎項的分別是:
在麥莎臺風中,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剛。
身患重病,仍然堅持助學的歌手叢飛。
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學成回國,奪得連續(xù)空缺六年科技大獎的學者黃伯云。
堅守在貴州深山,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腳醫(yī)生李春燕。
連續(xù)12年自強自立,帶著妹妹上學的大學生洪戰(zhàn)輝。
為一句承諾,在北大荒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陳健。
聽不到聲音,但是卻用美麗舞蹈打動觀眾的殘疾藝術(shù)家邰麗華。
保家衛(wèi)國,為打造雄獅銳旅而鞠躬盡瘁的司令員楊業(yè)功。
20年行走在馬班郵路上,成為世界郵遞員楷模的王順友。
在太空中遨游五天五夜,再次見證中國實力飛躍的神六航天員費俊龍、聶海勝。
感動中國特別獎頒給了青藏鐵路建設者,以表彰他們不辭辛苦、連年奮戰(zhàn),在生命禁區(qū)建設世界上最偉大鐵路的奮斗精神。
蹬車56年,支教18年,如今白芳禮老人的支教事跡激勵學子、感動中國。白芳禮老人就是這樣,節(jié)衣縮食把自己蹬三輪車的所得全部捐給了教育事業(yè)。下邊是老人捐獻的不完全記錄:
1988年為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捐款5000元,1989年為天津市教師獎勵基金會捐款800元,1990年為滄縣大官廳鄉(xiāng)教育基金會捐款2000元,1991年為天津市、河北區(qū)、津南區(qū)教師獎勵基金、北門東中學和黃緯路小學等,共捐款8100元。1992年為“希望工程”和家鄉(xiāng)白賈村小學,捐款3000元。1993年,為我國建立的第一個“救助貧困地區(qū)失學少年基金”捐款1000元。1994年為天津市河北區(qū)少年宮捐款1000元。
“白芳禮支教公司”成立后,老人每月都向天津的幾所大學、中學、小學送去數(shù)額可觀的贊助費,這些所謂的贊助費實際上就是他的“支教公司”全部稅后利潤。南開大學學工部老師劉唯真回憶,白芳禮老人從1996年開始,每個月都要向?qū)W校捐款1000元,總額近3.4萬元,200多名南開大學的貧困學生得到了資助;此外,天津大學、天津師范大學等高校也都收到了白大爺捐出的不同數(shù)額的支教捐款。
曾經(jīng)有人計算過,這些年來,白芳禮捐款金額高達35萬元。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輪車收5角錢計算,老人奉獻的是相當于繞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勞累。
2001年,白芳禮捐出了最后一筆錢。年近90歲的他已無力再蹬三輪車,也無力再經(jīng)營他的支教公司了,就在車站給人看車,還把一角兩角的零錢裝在一個飯盒里,存夠500元后又捐了出去。捐出這筆錢以后,老人說:“我干不動了,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!”這是女兒白金鳳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父親說打退堂鼓的話。
為了讓貧困的孩子們能安心上學,白芳禮老人幾乎是在用超過極限的生命努力支撐著。在十多年的時間里先后捐款35萬元,資助了300多個大學生的學費與生活費。他為學生們送去的每一分錢,都是用自己的雙腿一腳高一腳低那么踩出來的,是他每日不分早晚,櫛風沐雨,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積攢出來的,來之不易,來之艱辛!照常理,像他這樣的古稀老人不僅無須再為別人做什么,倒是完全應該接受別人的關(guān)心和照顧。可他沒有,不僅絲毫沒有,而是把自己僅有的能為別人閃耀的一截殘燭全部點燃,并且燃燒得如此明亮,如此輝煌。
如果您感動過,請給老人頭上一票。